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
作者: 上海市万里城实验学校
发布时间: 2019-04-02

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:“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。”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,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、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。现在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,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。以下就谈谈几种养成小学生阅读好习惯的途径及方法:

一、要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。

俗话说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兴趣又是一切动力的源泉。只有学生喜欢阅读,对阅读产生兴趣,我们才能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。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。为了使学生养成爱读书、多读书的习惯,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。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,如《安徒生童话》及《格林童话》等;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,启发学生爱读书;或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爱好,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,以此培养学生读书兴趣。同时还结合学校里的读书活动和课外活动,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征文交流会、朗诵比赛以及好书推荐活动等。只要坚持,学生爱读书、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。

二、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。

叶圣陶先生讲过:“漫不经心地读着读着,即使读到烂熟,也难有心得,还必须随时运用思考和判断,接着要记忆,这才是适合阅读书籍的方法。”因此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也是非常必要的。可以边读边思考:读完这一章节或这本书后给我什么启迪或从中想到什么?……

二、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。

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说过:“不动笔墨不读书。”这里的“动笔墨”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勾圈点画;二是经常写读书笔记。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。学生在读书时,伴随着积极的思考,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,画一画,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、体会,这个读书方法真的很好。学生在读书时,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,才会有所感,才会圈画批注,这样做会促使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化为情感倾注于笔端。

三、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,写读书笔记的习惯。

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,一篇文章读完了,总会有所感,有所悟,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,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。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。学生练笔、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,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,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,能长则长,不长也不要勉强,一句话、两句话都可以。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,只要写就好了。

四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

学生要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,除了向老师、家长或同学请教外,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。工具书要装进书包,带进课堂。凡是在读书、读报或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的生字、难以理解的词语,都可以请教工具书,使之逐渐养成好习惯。应注意持之以恒,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,知道一点做一点,知道多少做多少,不断积累,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。

五、要加强读书时卫生习惯的养成。

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知道不能在强、弱光下看书,不能躺着看书,看书时间长时应注意休息,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阅读的正确姿势以及用眼的卫生是十分有必要的。

六、要养成爱惜书本的好习惯。

要爱护图书,不在书上乱涂乱画,翻书时不折书角,看后要好好收藏。只有对书产生保护意识,他们才会珍惜书,在阅读中行为习惯才会好。

一个爱读书的人,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;一个爱读书的民族,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。良好的阅读习惯,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,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。总之,我们不仅要让阅读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事,同时也让学生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,这才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终目的。